镇巴县以针为笔传承非遗,以绣赋能乡村振兴
为增强民族手工业融合创新发展,传承非遗文化,助力乡村振兴,7月15日,镇巴县举办了以“学习苗绣技艺,赋能乡村振兴”为主题的民族手工业培训活动,让各族群众近距离触摸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民族手工业独特的魅力与文化价值,为他们打开了一扇居家灵活就业、增收致富的新窗口。
活动邀请了苗绣传承人与省市手工艺协会成员担任讲师,课程设置兼顾理论与实践。从苗绣的历史渊源、文化寓意,到基础针法、纹样设计,再到成品加工、市场销售,讲师们结合自身经历倾囊相授。针对妇女群众、返乡青年等不同群体的需求,还特别开设了“零基础入门”“进阶创作”等特色模块,让学员们既能掌握一技之长,又能了解市场动向。
“以前在家只会照顾老人孩子,现在跟着老师学习了苗绣技艺,每月能多收入几百元,感觉日子有了新奔头。”来自上期培训的学员李大姐手里拿着刚绣好的绣片,脸上满是笑意。像李大姐这样的学员不在少数,培训现场,大家或专注练习针法,或相互交流心得,绣针在指尖翻飞,丝线在布上勾勒出一朵朵盛开的花朵、一只只灵动的飞鸟,原本普通的布料渐渐有了生命力。
镇巴作为苗文化的重要传承地,苗绣既保留了苗族传统纹样的古朴韵味,又融入了秦巴山区的自然元素,承载着民族记忆与地域特色。此次培训活动在于建立订单式“培训结束即就业”的闭环机制,学员培训结束后制作的高质量苗绣产品,将由有关企业全部收购,实现“绣完即变现”的即时效益。同时采用“订单式生产”模式,对培训合格,有一定基础的群众按照订单需求分配生产任务,解决了群众销售顾虑,也为苗绣文创产品打开了“传统工艺+现代市场”的新销路。
开展民族手工业培训活动,既是民族手工业融合创新发展,带动群众增收的有效途径,也是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探索。下一步,镇巴县将持续深挖苗绣价值,推动“非遗+就业+旅游”融合,让苗绣成为带动增收、助力乡村振兴的“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