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家园
当前位置: 首页>民宗家园>民族家园

陕西铜川市:着力谱写民族团结和美新篇章

时间: 2024-12-16 16:58

近年来,陕西省铜川市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不断营造各族群众共同支持、共同参与、共同创建的民族团结工作氛围,有力有效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人心。先后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2个、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6个,1人获评全国、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

加强党的领导,健全机制强力度,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之“基”

高位谋划部署。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列入市委常委会工作要点,召开市委民族工作会议,出台《铜川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规划(2020-2024年)》《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进铜川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进一步细化目标任务,确保党中央部署和省委要求在铜川落地落实。

健全落实机制。自觉在大统战工作格局下做好民族工作,健全民族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民族工作定期督查、重大问题请示报告、重大任务跟踪检查等制度,构建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管理、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民族工作部门履职尽责、各部门通力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格局。

压实各方责任。围绕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重点任务,建立工作任务、落实举措、责任单位“三张清单”,夯实各级各部门职责任务。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纳入各级各相关部门重要议事日程,纳入政治考察、纳入政治巡察、政绩考核,纳入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推动同题共答、同频共振,促进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搭建工作载体,丰富内涵延深度,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之“形”

擦亮红色品牌。按照有物可看、有史可讲、有教可施的原则,策划推出“弘扬照金精神·赓续红色血脉”系列展览,持续举办63场“照金精神”全国巡展,不断深化各族群众爱国主义教育,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照金精神永传承·民族团结谱新篇”专题展览,入选国家文物局、国家民委、中央网信办“和合中华 同心筑梦——革命文物精品展”巡展项目推介名单。

用好文化品牌。精心打造陕甘边照金革命根据地旧址等旅游促“三交”精品线路,原创推出《千金方》《红色照金》等一批具有铜川特色的民族文艺作品,走进新疆阿勒泰、广西防城港等地开展“文旅志愿边疆行”活动,联合内蒙古阿拉善盟举办“多彩阿拉善·民俗文物展”,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人心,以文化互动促民心相通,推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打造“同心”品牌。结合铜川市统战、民宗系统“五个同心”行动,着力推进“同心石榴红”品牌建设,建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3个,成立“民族团结工作室”2个,建成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示范学校1所,耀州区东站社区成功打造“民族团结一家亲”工作品牌,新疆籍人员铜川服务管理工作站探索提出“导、新、实、严”四字工作法等,全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矩阵效应初显。

深化教育宣传,突出主线拓广度,塑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之“感”

理论武装强引领。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作为各级党员干部必学内容,铜川市委常委会会议、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带头学习研讨,各级党校(社会主义学院)主体班次开展专题教学,每年举办民族理论政策培训班,累计培训4000余人次。开展民族理论政策应知应会测试,积极参加“道中华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网上知识竞赛,发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知识手册》3000余册,党员干部理论政策水平和工作能力不断提升。

树立典型强示范。深入挖掘鲜活、接地气的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事迹,精心策划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基层巡讲,让受到党中央、国务院表彰的耀州区东站社区党总支书记杨怀勇等民族团结进步模范走上讲台,在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市县“统战大讲堂”开展宣讲10余场,举办“我身边的民族团结故事”报告会,注重与各族群众生产生活情景紧密融合,潜移默化、入脑入心,感召带动各族干部群众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

主题活动聚共识。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举办“同心颂祖国·筑梦新时代”“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统战(民宗)系统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系列文艺汇演,组织各族群众到黄帝陵、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照金纪念馆等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实践,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各级学校“开学第一课”、主题班会、校园文艺,开展民族团结进步主题征文,摄制《民族团结之花在医疗一线绽放》等主题微视频,推动各族群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凝聚团结奋斗力量。

增进民生福祉,强化服务增温度,提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之“效”

实事惠民,共享发展成果。用好少数民族发展等项目资金,在王益区青年路社区等多民族聚居社区,实施道路硬化、民居改造、产业发展等项目建设,着力改善各族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大力实施“千万工程”,推进耀州区柳林村等民族聚居村和美乡村建设,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深化“民营企业进边疆”行动,通过产业扶持、务工引进等方式,带动边疆地区各族群众增收致富。

互嵌促融,共建和谐家园。加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加大对各族在铜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举办“红石榴就业行动”专场招聘会,用心用情解决入学、医疗、养老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铜川职业技术学院开展普通话“云课堂”直播,推广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多所中小学与西藏阿里地区、新疆乌鲁木齐市学校结对,开展主题云队课、演讲比赛等形式多样的“石榴籽一家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推动各族群众全方位嵌入、互嵌式发展。

法治保障,共促民族团结。深入开展创安保稳工作,积极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隐患,守牢民族领域安全底线,不断提升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积极探索民族工作与社会治理深度融合的新路径,推广“红旗社区”基层社会治理经验和“三张清单 四化共治”工作法,建立“民族团结”志愿服务队,推动矛盾纠纷高效化解、民族关系更加和谐。丰富“群众说事室”“议事坊”等基层群众自治载体,实现各族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全市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局面持续巩固。

(陕西省铜川市委统战部 供稿)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友情链接

国家民族宗教

各省民族宗教

三秦民族宗教

新闻媒体

其他链接

陕西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版权所有 主办单位: 陕西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陕ICP备19013065号 网站标识码:6100000010 陕公网安备 61010202000177号

alt
alt alt